学院新闻

不畏山高路远,两位中南大统数少年的“攀顶”之旅

发布者:舒鑫才发布时间:2024-06-09浏览次数:61

(通讯员 舒鑫才 文馨怡 杨姝煜)近期,我院2020级本科生徐恺辰、丁跃阳在孙晓波副教授指导下,于计算机人工智能A类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IJCAI)上成功以一作身份发表论文:Domain Adaptive and Fine-grained Anomaly Detection for Single-cell Sequencing Data and Beyond。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单细胞测序数据的域适应细粒度异常检测方法,这对表格数据的异常检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该项目于20238月启动,在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历时5个月投出。这篇论文是近年来我院本科生以一作身份发表的第一篇计算机顶级会议论文,因此我们特意邀请徐恺辰丁跃阳进行了一场专访

左:丁跃阳,右:徐恺辰

稚苗·蓄势待发

对于徐恺辰和丁跃阳而言,决定走上科研道路并非短暂的热情驱使,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抉择。徐恺辰在大一大二时便参加了许多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在夯实好学业基础之上利用竞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及编程能力。而他也是在一次次的参赛过程中,发觉自己对于科研的热情日渐浓厚恰巧孙老师是他学年论文的指导老师,于是他便借此契机开启了正式的科研求索路

丁跃阳则是大三时主动联系院内老师,并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为走上科研道路做了充足准备。大三暑假,经由徐恺辰介绍,他成功进入了孙老师的课题组。于他而言,大三的课程大多较为浅显,专业能力已经在之前的竞赛中得到了足够提升,他的眼前缓缓铺展开了一条科研之路,从此踏上征途。

风雨·上下求索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一帆风顺总是理想中的状态重重关卡才是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在回忆起科研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时,徐恺辰和丁跃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丁跃阳负责的是这篇论文的实验部分从设计实验到确定方法再到完成结果收集这个过程十分波折他们在讨论中时常会发现实验设计、方法、甚至数据集的缺陷,导致在最后的完善阶段还会有实验结果的变动。其中对于选用baseline方法的描述部分,则是他印象最深的部分。在他刚加入项目组选择baseline时,只关注了方法能否实现以及发表时间,缺少对方法原理的了解,导致孙老师在和他共同写作这一部分内容时非常困难。这段时间他和孙老师的线下讨论较多,也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论文,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快速掌握一篇论文思想、发现具体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潜在不足的能力。最终在孙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找到了合适的baseline方法。

可意外总是在最不凑巧的时候大驾光临。在距离截稿还有两周时,项目的主要实验又因为逻辑上的欠缺需要推翻重做,而这需要非常庞大的工作量徐恺辰面临着这个困难的时候,并没有退却

徐恺辰负责理论分析的部分在距离截稿日期仅有三四周时,项目仍欠缺非常多的实验。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他对这篇论文并不抱有太大信心。在关键时刻,孙老师帮助他重新设计实验,在团队成员几天的通力协作下,他很快就完成了新实验结果的收集。这也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理论分析,最终也是顺利在截稿日期前写出了核心定理的证明。

正如生活中人们都时常拥有的困扰,他们也曾陷入过瓶颈期。

 “我的瓶颈期应该是刚加入组里的时候”,丁跃阳说道。他常常陷入“代码能跑通但完全不懂数学原理”“懂得理论但不会用代码实现”的困境中,在组会汇报时看到大家都能有自己的见解而倍感焦虑,也萌生过“摆烂”的念头。

但是他并没有被这种消极的情绪困扰太久。积极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网课、论文自学缺失的内容,遇到实在理解不了的问题就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丁跃阳始终牢记科研是一场持久战,陷入消极只会延长瓶颈期,而不断的尝试、学习,不但可以为他带来情绪上的正反馈,还为解决问题、突破瓶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徐恺辰而言,他的科研瓶颈是大多数时候想法都有行不通或者理论证明不出来的地方。不过他一般会把这些问题整理好,时不时再拿出来看一下。有时就是看到别人的工作,一下子就想到了之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他认为“死磕”一项工作常常是不必要的,而且这种死磕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心态。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最后的成功离不开课题组的任何一个人。孙老师总能在工作中其中发现问题,也能为许多解决不了的想法提供不一样的思路。项目组的其他同学, 在平时会分享自己认为优秀的论文一起讨论。在项目末期不但要高效完成科研任务,还要兼顾期末的考试、结课报告等,参加科研的同学大多都非常辛苦。

繁荫·功不唐捐

幸运的是,所有倾心倾力的耕耘,终迎来了璀璨的回馈徐恺辰丁跃阳计算机人工智能A类会议IJCAI上成功以一作身份发表了他们的成果。此番征程或许告落,但向未来的进军却不曾停步。每一次全情投入的追求,其回馈不仅限于终点的辉煌,更蕴含于沿途自我成长的风景他们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一步步提升着科学研究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也向同样对科研怀有热情的师弟师妹们发出号召,欢迎加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不畏山高路远,千帆奋辑者先。科研的路上,或有情绪低谷,或有迷云雾霭,但他们坚定的步伐、执着的双手、有力的心脏过了一道道关,涉了一程程水,最终到达了梦想的地方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