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润心田,文化传承启新程

发布者:艾合买提·吐尔地发布时间:2024-12-01浏览次数:10


(通讯员:依丽米努尔 何玉龙 巴合沙亚)2024年11月15日在文津楼401教室,王瑄老师为全体24级预科学生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第二讲——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这堂课犹如一场精神盛宴,让年轻的学子们在古老的道德智慧中尽情遨游。

课程之初,王瑄老师强调“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从古老的儒家“仁、义、礼、智、信”到道家的“上善若水”,道德理念宛如繁星,照亮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天空。它不仅规范着个体的行为举止,更塑造着整个民族的灵魂与品格,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内在动力。

随后,老师深入讲解“道德是文化的条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与社会习俗中,道德以具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呈现。如《弟子规》中的日常言行准则,《孝经》里的家庭伦理规范,这些条目细致入微,构成了社会秩序与人际和谐的基石,使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可触可感的实践路径。

在探讨“道德文化的功能与特征”时,王老师指出,道德文化具有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它能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其民族性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传承性则确保了道德智慧代代相传。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背后,皆离不开道德文化对统治者与百姓的双重约束与引导。

最后,“以古观今”环节将课程推向高潮。老师鼓励同学们思考传统道德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诚信”在商业活动中的坚守,到“友善”在人际交往中的践行,传统道德文化为解决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王瑄老师的这堂精彩课程,在预科学生心中种下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种子。它将伴随同学们的成长,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转化为他们个人修养的提升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行动,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园文化注入深厚的道德底蕴与人文精神。


XML 地图